找到相关内容16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的“真如总相智”,这一结论到底是通过何种途径得来的?如果说是先生自己一一调查取证、亲自验明的话,则恐怕会与现量直接相违:因他本人从未搞过如此大规模的“佛法修证程度普查”;而且此人平日里接触的怕都是自己...究竟了义的他空中观见,从来就是与各派,当然包括中观自空见根本不相违的。如觉囊派的多罗瓦·喜绕江臣于《中观了义海论》中说:“在入定时,法界的本性是远离边戏的大空,在出定以妙慧观察如来藏光明时是他空,这两者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扎孜活佛

    的是在家相,小小个儿,留着长发,而且扎成两个牛角的形状,行为不拘小节,有时还抽烟喝酒,这跟戒律是明显相违的,有些人就对他产生了疑惑。有一天早晨,前世扎孜活佛在为众人传授八关斋戒时,故意吸了一杆烟,然后...

    陈晓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5977017.html
  • 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

    顿悟顿修,如染一线丝,万条顿色。”延寿禅师说:“如顿悟顿修,亦是多生渐修,今生顿熟。”诸经均说六度万行才达佛境,延寿禅师说“经是佛语,禅是佛意。诸佛心口,必不相违。”(《万善同归集》)《华严经》云:“初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778600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1]

    ,与此相违,义即明了,是故说名摩呾理迦。”这种以摩呾理迦论释经文的情形在瑜伽论本地分中也是一样的,从意地以至无余依地,其中所论释的经典许多见于长阿含、中阿含、增一阿含、及杂阿含经内,如长阿含‘小缘经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3.html
  •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《选择本愿念佛集》(2)

    根本就不通。如果“十无上”比“一无上”大,那“一无上”就不是“无上”,自语相违故。   《无量寿经》偈语强调的是:接受弥陀召唤或邀请的那一念心,已经具足了无上的功德。法然显然认为,有比这“一念”(法然...柳《读观经眼》〉也有类似的评论。他说:“善导谓:‘望佛本愿意在专称佛名’,若执此以为定判,则佛所说观法,翻成剩语。且佛倘专重持名,而告韦提希以观想之法,是心口相违也。凡夫且不出此,而况于佛乎?”见黄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679198.html
  • 净慧长老访谈录

    刀耕火种维持生活,这是违反戒律的。古代律宗大德对於禅门颇多指责批评,认为禅门“排小舍大,独建一家;摄济住持,居然乖僻”。认为禅者的农禅生活,更与戒律相违, “运斤运刃,无避种生;炊爨饮啖,宁惭宿触”。对...

    今朝录音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079418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三法印的现代意义

    菩提心,以期成佛证得圆满的无住大般涅槃。所以,大乘的一实相印,也是三法的究竟所依,三法印无非是依一实相印的三方面分别的解释而已,所以三法印与一法印,并不相违。如《大智度论》中说:   问曰:佛说声闻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379425.html
  • 密教纲要 二

    立两义耳。故此二派之说。各据一义。并不相违。欲知其详。可阅丰山法住师之秘密因缘管弦相成义。 于教相谈义之上。新古二义虽冰炭不相容。而于即身成佛。无所违异。如是则只为学解上之异见而已。如彼之净土宗。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680098.html
  • 南岳大乘止观法门(1)

    还能熏心净性。心体染性能起染业。还能熏心染性。故乃可染业与净性不相熏相生说为相违。染业与染性相生相熏应云相顺。若相顺者。即不可灭。若染业虽与染性相顺。由与净性相违故。得灭者。亦应净业虽与净性相顺由与...

    慧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880942.html
  • 众生平等与正法治化

    使人痛苦的惩治措施也并不与其“慈悲心”相违。49 由此可见,“王法”惩治的首要目的在于教化并帮助“恶行众生”断除恶习,“令改悔舍恶从善”,次要目的则在于“令其余念恶众生不作非法”。这也与佛教教义有关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44584390.html